摘要
1、关于政治局会议:
(1)一个常识(重要):政治局会议是月度会议,一年12次,但惯例上只有4、7、12月三次会固定详细讨论经济问题。今年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2、3月两次会议也对部分经济问题稍有描述,但都不属于定调会议。因此,一些问题不必过渡解读,比如为什么3月的会议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和基建投资】,而4月又重新提出来。会议定位不同,内容详细程度亦不同,不能以此推测政策意图的变化。
(2)4月会议的总基调:重点强调了【稳是大局】、【确保疫情不反复】、【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因此重点还是在抗震救灾的基础上,再进行灾后重建。换句话说各类政府资金先以民生为主,其次是刺激。
(3)特别国债:明确了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同时近期湖北省的文件中,也提到特别国债的投向——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级医疗诊治能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等。
(4)一个明确加大投资的方向:即【老旧小区改造】,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前段时间专项债的适用范围也明确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
2、关于新旧基建的争论:
(1)一个分歧点:很多观点认为新基建在整个基建投资规模中占比没有那么高,所以对于疫情后的稳增长、稳就业并没有多大效果。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应该分开两个维度探讨:其一,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稳增长,那么对应的应该是旧基建、服务业、出口等问题。其二,如果我们讨论的是新基建,实质上是在讨论未来全球的产业趋势。正因为这些领域投资规模不大,但又是我们未来不能落后的产业赛道,所以才需要力保。
(2)旧基建:目前政策措辞没看到显著变化,2-3月出炉的地方政府投资计划书中的投资总额没有增长,要看后期计划会不会有大规模调整(类似浙江“沪杭超级磁浮”项目)。建议关注基建β属性不强,但具备α逻辑的【工程机械】、【水泥和消费建材】、【装配式建筑】、【环保】。
(3)新基建:通过逐个检索和梳理地方政府投资计划书中的项目,我们发现,各个省份5G和数据中心建设大多相较于19年有明显增加,同时考虑医疗方面也是未来政府资金(比如抗疫特别国债)投入的重点。因此主要建议关注【5G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医疗信息化】。
3、关于超跌反弹后的A股:
在前期的报告《关于一季报窗口期、政治局会议和A股市场的节奏》、《底部的逻辑、反弹的性质以及看好的方向》中,我们明确了二季度市场区间震荡格局的判断逻辑,目前Q1经济数据和政治局会议,并没有给我们的研判框架带来新的输入变量,我们继续维持这样的判断:
(1)市场底部的逻辑验证:资产荒背景下股债收益差十年最低、代表全球流动性危机的LIBOR-OIS利差扩张开始放缓,构筑A股底部区域。
(2)对反弹性质的判断:大概率是脉冲式反弹,持续性和高度都不如一季度,原因在于:一方面,宏观流动性继续宽松,但微观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上,难以回到一季度尤其是2月(近期成交低迷、科技ETF持续净赎回、公募基金发行环比回落);另一方面,欧美疫情拐点可能带来悲观情绪修复(比如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的反弹),但全球经济至少一个季度的停滞对业绩的实质影响,仍然需要时间和股价的震荡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