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数字人民币应用持续推进,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附股)

来源:中信证券2022-03-14 13:53阅读:1976

数字人民币e-CNY:数字经济时代的支付基础设施,推广大势所趋。

法定数字货币是提升效率、降低支付成本、加强政府中心化管理的更好方式,在货币发展客观规律、支付环境变化与数字技术升级等多重趋势下,法定数字货币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支付基础设施,推广大势所趋。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命名为e-CNY,定位数字人民币为数字经济时代零售支付基础设施,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目前e-CNY试点稳步推进,2021年推广应用提速。

运营&技术体系: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架构,七大特性+混合架构打开应用空间。

e-CNY的定位是对流通中现金(M0)的部分替代,兼具现金与电子支付的优点并更进一步,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发行层和流通层双层运营体系。e-CNY具有七大应用特点: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不计付利息、低成本、支付即结算、可控匿名、安全性、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不预设技术路线,支持混合技术架构意味着围绕e-CNY技术特性有望诞生更多应用创新场景,这些场景有望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遇。

定位演进:有望由零售领域延伸至跨境支付,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SWIFT与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共同构成我国跨境支付体系,同时也是国际通用金融报文服务标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推进最为领先,其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等特性,或可助力人民币跨境支付降低对SWIFT系统的依赖,提升跨境结算效率,结合先发优势有望强化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据央行《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目前跨境支付场景研发测试正在有序推进。

用户习惯、市场格局或迎重塑,场景应用商业潜力大。

1)软钱包:数字人民币APP运营主体多元化,软钱包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使用体验逐渐接近现行电子支付工具,作为支付流量入口可助力商业银行拓展零售端支付市场份额,商业银行也有望围绕数字人民币支付入口推广更多的增值服务。

2)硬钱包: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我们认为无论是卡式、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其他硬钱包形态,均存在重塑用户使用习惯、移动支付市场格局的机遇,相应制造商、服务商均存在动力入局参与以争取把握新的流量入口和运营场景,各类厂商的积极参与将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应用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3)冬奥会成为e-CNY推广关键节点,未来场景化应用有望持续开拓。

风险因素:

数字人民币政策推进慢于预期,线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e-CNY推广带来产业链软硬件建设需求,收款设备&受理终端配套改造替换、硬钱包制造,建议关注新国都、优博讯、广电运通、楚天龙、德生科技、天喻信息、新开普、正元智慧等。商业银行系统建设,推荐宇信科技、长亮科技,建议关注神州信息、天阳科技、京北方等。安全保障技术,建议关注信安世纪、数字认证、格尔软件、卫士通等。

来源:中信证券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