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07%,跑赢沪深300指数2.15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4。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3.45%,跑输沪深300指数0.62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1。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8.51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93%(+6.3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6%(+5.3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41%(+8.2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4个子行业板块上涨,体外诊断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涨幅约4.6%。原料药、医药流通子行业位列涨幅第二、第三,分别约为2.1%、1%。年初至今涨幅最大的子行业是体外诊断,上涨约2.1%。
疫情持续散点,短期关注新冠抗原家用自测相关产业链。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决定在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新冠抗原产品具备使用方便、减少人群聚集、成本低廉和时间迅速等众多优势,有望在欧美成为检测主流而放量。目前我国疫情呈现多地散发的严峻态势,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可以在疫情爆发后的普检、重点人群常规筛查和入境快速检测等场景中获得较多应用,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未来市场空间可期。短期建议关注新冠抗原家用自测相关产业链,包括抗原检测产品、上游原材料、零售渠道等。
在医保压力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重点寻找“穿越医保”和“疫情脱敏”品种。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龙头企业比如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有望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另一方面,医保免疫仍是较好选择,针对下游ToC端而言,重点关注不占医保的品种比如自费生物药,中药消费品、医美上游产品等;而产业链上游ToB端相对政策免疫,比如创新产业链CXO板块,设备板块包括药机设备、药房自动化设备、耗材生产设备等,生命科学试剂耗材领域等。后疫情时代,我们认为重点关注疫情“脱敏”领域,1)不受新冠干扰的疫苗品种或疫苗超跌品种;2)PEG小于1,长期基本面趋势向上的低估值或低预期的品种;3)此前疫情受损、未来需求复苏的医疗服务品种。此外,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和常态化的防控措施,此前受益于疫情的相关物质(比如手套、口罩、新冠检测试剂、新冠疫苗等)的需求随之回落,业绩尚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观察,这些领域里面仍有未来2-3年重点关注的方向。
本周推荐组合:润达医疗、太极集团、寿仙谷、佐力药业、华润三九、楚天科技、健麾信息。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来源:西南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