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观察

理性、建设性、长期主义的光伏原创新媒体平台。助您穿越市场迷雾,为您提供更多更有价

俄乌之战引发世界能源格局巨变,光伏产业今年谁称王?

来源:光伏新观察2022-03-01 09:02阅读:4872

又到了一年一度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交出业绩答卷的时节。

刚刚过去的2021年,在新冠疫情、房产泡沫破灭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下,宏观经济整体遭遇了严峻挑战。不少行业出现收缩,利润整体下滑,甚至负增长。不少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但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却成为了市场中为数不多能够整体逆流而上的企业。

光伏板块不仅市场红火,业绩亮眼,整体股价在2021年中也表现出色。大幅跑赢大盘指数,平均涨幅约50%。

在经济整体转型“碳中和”的大背景有力支撑下,光伏股在2021年成为了A股中备受投资者青睐的投资标的。

光伏企业市值超千亿的个股也前所未有的群起出现,有多达十多家光伏企业整体市值跨过了千亿大关。

2021年很风光的光伏企业,在2022年是否还能延续2021年的风光?谁又能在2022年称王?

2022国内外大环境继续利好光伏产业

首先,光伏产业在2022年整体保持高增长毋庸置疑。

在“3060双碳国家战略“支撑下,2022年将是新能源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

从中央到地方对“碳中和”都确立了明确的减碳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以逐步替代高耗能的传统能源。

这也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延续今,大量跨界资本和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不断涌向光伏赛道的深层次原因。

其次,随着2月24日凌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全面开战,这场战争不仅对世界整体政治经济格局将带来颠覆性冲击,还可能对世界能源体系构成巨大冲击。

作为主要的交战国与战争发起国,俄罗斯是当前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在天然气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出口居世界第二,年能源出口值高达约4000亿美元。

俄罗斯现有能源三分之二出口到欧洲国家。但以目前局势评判,在俄乌之战爆发后,俄罗斯将很可能遭遇欧盟全面经济制裁,双方经济脱钩并非不可能。

俄乌开战以来,已经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向上突破百美元大关,创下8年新高。欧盟方面已经紧急叫停了耗资高达95亿欧元的“北溪二号”——俄罗斯输向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俄乌战争爆发后,出于打击俄罗斯经济的需要,欧盟一旦弃用或者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能源目前面临的紧张格局。

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未来欧盟加速发展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会上升到国家政治经济博弈的层面。这对当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也将带来了间接的巨大利好。

突发的战争与国内减碳大战略推进,可以说2022年国内国外的大势都为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021光伏产业通威、隆基称雄

回首2021年,光伏产业的领军者非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莫属。同时二者也是目前光伏企业中总市值排名前两位的上市企业。

截至2月25日收盘,隆基市值3897.33亿,通威市值1934.32亿。

在年报即将披露的时点,隆基方面此前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没有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的计划,“如达到业绩预告条件时会根据相关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这意味着在2021年光伏产业风光红火的大背景下,隆基业绩的增速并没有达到需要向投资强制披露的程度。

隆基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62.06亿元,同比上升66.13%;归母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上升18.87%;扣非净利润73.99亿元,同比上升23.02%。

相比通威在2021年的业绩增速,隆基增速明显落后。

通威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营收达到666.02亿元,同比增长50.68%;归母净利润82.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7.35%。

通威方面表示,2021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纯晶硅产能持续满负荷运行,全年实现销量10.77万吨,同比增长24%,盈利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太阳能电池及饲料等业务板块稳健经营,维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1年通威全年业绩达到82.03亿元,对比隆基,已经超过了其披露的前三季度所实现的利润。考虑到隆基业绩没有达到需要提前预告的程度,从2021年整体利润上,可以说通威已经和隆基在同一水平线上。

从2021年业绩对比看,通威利润增速明显快于隆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22年通威业绩超过隆基并不会让人意外。

产能扩张跨界者众多  2022市场竞争激烈

光伏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环节。

隆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硅片、组件制造商,通威是最大的硅料和电池片制造企业。两家企业各自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两个环节上居于领先地位。

作为老牌光伏巨头,隆基依靠硅片发家,但在硅片环节上,隆基面对来自行业另一巨头企业中环股份越来愈激烈的挑战。

以2021年的业绩看,中环全年净利润已经达到38亿--42亿,增长幅度高达248.95%至285.68%。从这一利润增速来看,中环已经远远超过没有发布业绩预增的隆基。

业内人士认为,隆基过去一直很激进的扩张步伐正在放缓,而紧随其后的中环则在加快脚步。

隆基曾在2021年半年报中曾表示,受制于原材料短缺和下游需求观望,将“适当调整产能释放和扩产节奏”。

在2020-2021年,隆基与中环在硅片产能上的差距逐步缩小。鉴于中环在宁夏50GW的在建项目,其产能在2022年底预计达122GW,届时很可能追平隆基甚至超越。

过去隆基在硅片和组件端建立起的绝对优势,使得其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硅片外售比例,抵御市场风险,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业内人士认为,隆基进军组件与客户直接竞争,破坏了自身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客户压力。

相比之下,中环的客户基础更为扎实,粘性更强。

展望2022年,随着硅片企业大举扩产,以及不少知名企业跨界进入硅片环节,硅片市场可能成为光伏产业链上竞争最激烈的环节。预计2022年,硅片市场利润和产业集中度大概率会下降。

此外,隆基和中环等硅片企业不仅在产能上展开了激烈的比拼,在硅片生产技术路线上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一直以来,硅片企业中隆基、中环分别成为182mm、210mm尺寸阵营的主要代表。

但中环近期开始推出218.2mm尺寸产品,此举被业内认为中环要开始抢夺隆基182mm市场蛋糕的重要信号。

在隆基领先的组件环节上,随着近年以来多家老牌组件厂商回归A股,这些在国内上市后融到巨资的组件生产企业,势必会进一步扩大产能,隆基由此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在美上市的光伏中概股,由于在此期间错失了国内更有利的融资环境,发展由此受限。

但现在这些公司都回归A股,原来在融资上的短板被弥补,发展速度正在加快。

比如在组件环节居第二的天合光能,截至2021年底,天合光能的电池、组件产能已经达到35GW、50GW。而隆基在电池和组件产能为38GW、65GW,双方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从2021年业绩看,天合光能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20.5亿元,同比增加40%-67%。这一利润增速看起来也要超过隆基。

展望2022年,隆基在中环、天合光能等实力企业强有力挑战下,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会比2021年遭遇的硅料大涨价带来冲击小。隆基要想在2022年在光伏产业上称王的难度很大。

2022硅料继续坚挺,通威有望继续称雄

作为在2021年因为硅料大幅涨价受益的另一与隆基并列的光伏巨头通威,可以说在2021年露出了王者之像。

硅料是光伏行业的上游最基础的原材料。从去年年初以来,硅料价格一路飙升。

据硅业分会的统计数据,从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初,硅料的价格整体涨幅在160%以上,最高价位时涨幅甚至达到了200%左右。

硅料步入牛市让以通威领衔的硅料企业2021年利润暴涨,几家主要的硅料厂商公布的2021业绩预告都显示出超过一倍以上的利润增长。

作为硅料龙头企业通威一直深耕硅料和电池片这两个环节,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硅料生产成本和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由于2021年硅料价格涨幅很大,去年底以来多家硅料生产开始进入扩产阶段,但硅料生产环节相比硅片等环节,投资巨大,进入壁垒更高,实施扩产周期更长,新入局者更少。

硅业分会预计,到2022年底,随着通威等多家生产企业宣布扩产,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86万吨/年以上,比上一年度增加34万吨/年。

但是即便硅料在2022年产能可能有超过50%增幅扩产,但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同样在大幅扩产,硅业分会预计今年的硅料供应可以满足全球225GW左右的光伏终端装机。而市场上关于全球终端装机量的保守预期和乐观预期分别为220GW和250GW。因此,全年硅料供需仍然是整体基本平衡或阶段性不足。

去年11月硅料价格一度自超过27万元/吨的高位回落至年底约23万元/吨,但自今年开始,硅料价格在下游需要旺盛支撑下,又连续六周小幅回升,目前价格已经上涨到接近25万元/吨。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通威的产能大概在10万吨,目前已经达到了18万吨。

根据公司去年公布的高纯晶硅业务发展规划,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一期5万吨已经于2021年底投产,包头二期5万吨将于2022年内投产。同时,该公司计划在乐山新增投资2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其中10万吨计划2022年底建成投产,预计2022年底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将达33万吨。

从这些公开数据看,通威在2022年在硅料产能领先地位上仍无可撼动,加上在行业最低生产成本的领先优势,只要2022年整个光伏市场不出现全局性的黑天鹅事件,通威在2022年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将是大概率事件。在全年盈利上很可能会大幅拉开和隆基的差距。

另外,2021年5月28日,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一期项目第一片电池片顺利下线,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工艺设备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电池片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此举也意味通威在电池片环节上领先地位进一步被夯实。

相比目前通威和隆基在整个光伏产业中的强势地位,阳光电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合盛硅业、中环股份、福斯特、正泰电器等光伏概念股目前总市值也跨过千亿大关。其中,许多企业发展良好,并且在营收规模、利润总额、技术水平等关键指标上,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要想在2022年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行业新的龙头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03-01 08:59

下一篇

03-01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