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认为,随着各大经济体封锁令的逐步放松,经济复苏大概率会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而非V型反转。
1️⃣5月26日,贝莱德发布全球投资周报表示:随着各大经济体封锁令的逐步放松,人员流动增多,将看到经济活动的局部回暖。但是经济活动正常化的过程会是渐进性的。5月数据显示,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期或已过去,但是未来数月重启经济可能仍不会一帆风顺。除了经济前景,市场对于中美日益紧张的关系也较为担心。整体而言,贝莱德认为债券市场表现会好于权益市场。在未来6到12个月内,贝莱德对TIPS保持中性态度;较为看好日本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权益市场表现,原因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体正逐渐解除封锁令。贝莱德看好美股,主要原因有美股公司整体质量较高、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强有力的对冲政策。但是认为欧元区和日本的权益市场可能会跑输市场平均水平,因为这两大经济体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政策空间较为有限。
2️⃣5月24日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信评部门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认为中国的经济活跃度正在回升,但是预计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仍然为负。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是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零售和服务行业,比如百货商店、旅游业、博彩业和航空业。全球经济放缓拖累了工业生产活动,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压制。此外,疫情延缓了中国人对于汽车和房子等大件商品的消费。从4月初开始,中国汽车和房屋销售出现改善,但是其可持续性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因为宏观经济依旧较为疲弱。目前大多数中国房地产商认为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在下半年迎来反弹,全年销售可能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认为,放松的地产政策会支撑市场的乐观情绪,但是攀升的失业率和疲弱的薪资增长前景(出口和服务业等部分领域甚至可能出现降薪现象)可能会抵消乐观情绪带来的正面影响。预计2020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会下滑5到10个百分点。
3️⃣5月27日,摩根大通资管分析师ALEX DRYDEN发文:3月初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2.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过去11周扩表的幅度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5年的水平。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部分投资者对未来通胀水平感到担忧。历史上看,货币供应增加通常会导致更高的通胀,但是货币供应不是物价水平的唯一驱动因素。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的流通速度,目前的货币流通速度正处于历史低位。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更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上调(银行需要保留更多的现金在手上)、金融危机过后花钱思维变得更为保守和贫富差距拉大(富人的边际储蓄倾向更高)等等。这些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变化,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大幅变化。这意味着,货币供应快速增加,但是通胀压力并不一定会大幅上升。
4️⃣5月27日,道富环球资深黄金策略师Diego Andrade和黄金策略部门主管Maxwell Gold发文,分析了2020Q1黄金需求的变化。2020Q1全球黄金需求同比增加了1%,但是需求构成发生了剧烈变化。他们将黄金需求划分为四类:黄金饰品需求、工业需求、投资需求和央行需求。2020Q1全球黄金饰品需求同比下滑了39%,但是黄金的投资需求上升了80%。这些趋势重塑了黄金的全球需求格局。一般而言,饰品需求占黄金总需求的50%到60%,但是2020Q1这部分需求占比掉到了30%。而投资需求的占比一般为20%到30%,最近上升到了50%左右。剩下的20%需求则来自于工业需求以及央行对黄金的购买。预计Q2黄金饰品需求的超预期回升,叠加旺盛的黄金投资需求,将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
5️⃣5月26日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全球宏观组发布新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世界经济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相较于V型反弹,经济逐渐复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经济重启面临着诸多限制,以及短期内很难逆转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这场危机将导致逆全球化、政治极端化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些逆风因素将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过去几十年,众多投资者信奉60/40资产配置法则(权益和债券配置比例分别为60%和40%)。但是随着低收益率债券和负利率债券规模的逐渐扩大,股票和债券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变弱,市场波动率上升时政府债券作为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正在遭到削弱。需要寻找新的资产来分散资产组合风险,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可能是较好的潜在替代品,因为这些避险货币与权益资产的相关性较低。此外,还可以在新兴市场的债券市场里寻找alpha,因为新兴市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国家往往拥有不同的经济基本面、财政状况、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公共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