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国轩高科,再是江淮汽车,5月29日,关于大众集团的两桩“绯闻”终于尘埃落定——斥资160亿入股这两家公司。国轩高科今日一字涨停,江淮汽车今天大涨8.11%,此前已经7天6板。机构认为国内动力电池格局将生变,利好相关产业链。
谈到被外资入股,财通社(ID:caijingtongxunshe)不禁想到了曾经被外资大比例入股过的公司,例如贝因美、苏泊尔、水井坊等。同样是外资大举进入,他们结局却并不相同。
斥资160亿元
大众收购江淮股份、入主国轩高科
和之前市场传闻一致,5月28日晚间,国轩高科公告了战投对象,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两种方式对国轩高科进行战略投资:
一是将根据《股东协议》约定,认购国轩高科向其定向发行的相当于此次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总数30%的股份,拟募集资金60亿元至73.06亿元;
二是从珠海国轩及李缜处合计受让国轩高科5646.76万股,转让价格为每股24.9元,转让价款共计约14.06亿元。
此次非公开发行和股份转让完成后,大众中国将合计持有国轩高科4.4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6.4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李缜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3.03亿股,占总股本的18.20%,为第二大股东。
但大众依然不是公司的实控人。大众中国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将不可撤销地放弃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表决权,以使其表决权比例比创始股东方低至少5%。
国轩高科未来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认证供应商,有机会向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供应电池产品。
国轩高科此次定增募投的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和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均落地安徽省合肥市。国轩高科也同时通过,公司董事会同意将公司注册地址由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变更至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而同样是在今天,大众中国还宣布入股另一家安徽汽车公司。
5月29日早间消息,大众中国与安徽国资委、江汽控股(江淮汽车控股股东)签署了增资意向书。大众中国将通过增资方式获取江汽控股50%的股权,江汽控股将促成大众中国与江淮汽车向江淮大众增资的最终协议,增资后,大众中国将持有江淮大众75%的股权。
在产品方面,在大众中国投资成为直接持有合资公司75%股权的股东后,大众集团有意愿授予合资公司大众集团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间达到年产量35-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
大众中国的以上两个项目合计投资总额超过了160亿元。
市场也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反应。
今日早盘,国轩高科不出意外的一字涨停,截至收盘,封单仍然超过30万手。
正股国轩高科买不到,刺激国轩转债飙涨,开盘涨幅一度升至73.83%,达到348元/张。截至收盘,国轩转债涨幅回落至45%左右。
而江淮汽车在大众中国收购的消息落地之后,却打开了涨停板,成交量急剧放大。此前,江淮汽车已经收获了7天6板。截至今天收盘,江淮汽车涨8.71%报9.11元/股,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80%。
机构解读:国内动力电池格局生变
利好相关产业链
按照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座次表”来看,国轩高科装机量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排名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根据国轩高科此前公告及公开信息,国轩高科目前在青岛、合肥、唐山、南京等地合计拥有产能10GWh,通过扩产公司计划南京工厂与柳州工厂产能分别达到15GWh、10GWh,预计2020年公司产能可达到30GWh。
据中国证券报,伊维智库研究总监吴辉认为,国轩高科的优势在于产能、生产体系和磷酸铁锂技术。根据国金证券的报告,随着补贴退坡,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凸显。一直以来,国轩高科都在坚持磷酸铁锂路线,致力于不断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走强,国轩高科有望成为受益者。
海通证券认为,此次国轩大众联姻可谓强强联合,大众对电动化信念坚决,本次选择国轩经营日久,希望借助前3大的动力电池公司补足短板,而国轩也借助大众制造提升品质,利好国轩高科及其供应商如负极材料杉杉股份、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电解液新宙邦。
长江证券梳理了国轩高科现有供应链,国轩高科在铁锂正极、电解液方面均有自产,此外:
1)隔膜:星源材质、恩捷股份;
2)电解液:主要自产、天赐材料;
3)负极:杉杉股份等;
4)铜箔:铜冠、诺德、嘉元;
5)设备:赢合、杭可。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这两个项目则是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布局。
根据大众汽车的规划,未来几年,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领域的投资将超过燃油汽车。在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在华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达到150万辆的目标。
仅在亚洲市场,大众汽车集团对电池的需求从2025年开始将增至每年150GWh。大众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变得十分紧迫。
国轩高科与江淮大众同样位于安徽合肥,更有利于大众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的联动关系。
安信证券认为,大众中国投资国轩高科,彰显了德系车企电动化转型的迫切以及坚定,未来来看大众集团预计2025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达10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超60GWh,国轩高科预计占比超30%,利好相关产业链。
投资建议:首推宁德+璞泰来+恩捷+科达利;特斯拉产业链上的三花、宏发、旭升;国轩高科产业链星源材质、杉杉股份、新宙邦等;建议关注亿纬、欣旺达、鹏辉、嘉元、当升、特锐德等。
贝因美,苏泊尔、水井坊…
被外资入股过的公司都怎么样了?
谈到被外资入股,财通社(ID:caijingtongxunshe)不禁想到了曾经被外资大比例入股过的公司,例如贝因美、苏泊尔、水井坊等。同样是外资大举进入,他们结局却并不相同,贝因美与恒天然已经走在了分手的边缘,而苏泊尔却通过外资助力一跃成为行业新秀。
1、贝因美:与恒天然“分手”已成定局
恒天然和贝因美的缘分得从五年前说起。2015年3月,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价格,完成对贝因美的要约收购,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8.82%。
高溢价收购却换来一个巨大的坑,贝因美业绩急速下滑,连年巨亏,股价暴跌。
2016年、2017年,贝因美连续两年大幅亏损,从2015年的1.04亿元,到2016年为-7.81亿元,2017年为-10.57亿元,2018年为回升为0.41亿元,2019年再亏1.03亿元,五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达-17.96亿元。
而贝因美股价也从2015年高点的30.93元/股,跌至目前的5.77元/股,市值59亿元,缩水了约80%。
2018年1月,贝因美出现巨亏后,恒天然公开提出贝因美在内控体系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对贝因美长期以来的业绩表现“极度失望”。随着贝因美的持续亏损,恒天然去意已决。
5月10日,贝因美公告称,收到恒天然减持公司股份比例累计达到1%的告知函。不到一年的时间,恒天然已由持股18.82%减持至12.49%,可见恒天然脱离贝因美的决心。
2、苏泊尔:与法国SEB走向共赢
苏泊尔成立于1998年,于2004年在A股上市,SEB收购前创始人苏氏家族合计持股60%,为公司实际控制人。SEB最初是在2006年向苏泊尔发出要约收购,于07年收购苏泊尔52.74%股权,随后由于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发展以及战略原因,继续增持苏泊尔至81.17%。
SEB收购苏泊尔主要是基于欧美小家电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而当时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对于苏泊尔来讲,则可以得到SEB在技术、订单、管理、采购等方面给予的支持。
SEB入主苏泊尔后,保留苏泊尔原有管理团队,苏泊尔依然具有自主经营权。SEB不断将下属子公司生产订单转移至苏泊尔,SEB订单占苏泊尔外销比重由08年的43%大幅增加至90%。苏泊尔自主品牌业务也发展势头良好,苏泊尔收入占SEB集团收入比重也在大幅提升,由08年12%增长至16年33%。同时,苏泊尔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电器类收入占比由06年的41.5%提升至63%。
SEB入主后,苏泊尔收入、利润增长均有改善。近9年,苏泊尔净利润不断攀升,截至2019年,苏泊尔营收达198.53亿元,同比上涨11.22%;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上涨14.97%。
苏泊尔股价亦连年攀升,在2019年创下了81.60元/股的历史高点,目前股价略有回落,年内跌幅11.83%。
3、水井坊:帝亚吉欧入主,前途未明
帝亚吉欧对水井坊的收购要追溯到14年前的2006年年底,彼时水井坊的第一大股东是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全兴集团”),持有公司39.71的股份。
帝亚吉欧在2006年底、2008年7月和2010年3月三次逐步进攻增持全兴集团股份至53%,从而通过对全兴集团的控股实现了对水井坊的控股。2013年7月,帝亚吉欧收购了全兴集团剩余全部47%的股份,从而将其持有的水井坊39.71%的股份全部纳入麾下。
2018年6,帝亚吉欧通过GMIHL再次对水井坊股份发起过要约收购,将股份持有比例增加至60%。半年之后,帝亚吉欧再度通过子公司GMIHL对水井坊发起要约收购,目标是将持有水井坊的比例从60%提高至70%。
从曲线入股,到控股,再到绝对控股水井坊,帝亚吉欧走过了长达的十二年光阴,其间帝亚吉欧也水土不服,经过了艰难的磨合期。
帝亚吉欧入主水井坊的时机谈不上最佳,由于大环境的疲软,白酒行业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形势掉头转下。
2013年、2014年,水井坊连续两年业绩陷入亏损,股票濒临退市边缘。由于水井坊业绩不佳,执掌水井坊的“洋高管”一度走马灯似的换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洋高管执掌水井坊,也饱受“水土不服”质疑。
2015年下半年,水井坊决心启动中国籍高管带领的经营团队,水井坊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重新梳理公司产品线,重整经销商渠道等,业绩逐步回升。
帝亚吉欧的官方介绍中表示,它要致力于将中国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带入到国际市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井坊的高端之路能走得如何,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