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社2月28日盘前快评,受海外疫情扩散消息冲击,美股周四继续暴跌,尾盘出现大跳水,当日重挫逾4%,四天累计跌幅超过10%。从目前看,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海外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这是美股大跌的根本原因。由于美股长达十年的牛市且此前处于历史高位,对冲基金集中度和杠杆率的上升,使得这些资金在市场见顶后容易出现踩踏现象。从美股此前几年的经验来看,这种踩踏幅度一般会在10%以上。因此,如果美国本土的疫情未来没有大幅扩散的话,目前美股短期跌幅已基本到位,叠加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可能升温,今晚有可能会出现初步企稳。对于A股和港股而言,昨晚代表A股的A50期指跌幅1.55%,恒指期货跌幅1%,均显著小于欧美股市,人民币汇率也出现反弹,显示出市场对于国内控制疫情的信心较大,叠加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放松,因此整体看A股跌幅会弱于海外市场。由于海外市场的大跌会引发市场对于北上资金流出的担忧,再叠加此前中小创的涨幅过大,面临获利盘的兑现压力,因此现阶段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至半仓左右,耐心等待调整到位再考虑入场,一旦欧美股市周末企稳,下周A股仍有反弹的空间。
杨德龙:美股暴跌验证2020年预言第九条 A股影响短暂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过去十年美股强劲上攻,不断的创出历史新高,三大股指估值水平很高,市场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加上对于疫情的担忧,美股接连出现暴跌,验证了我在去年12月10日我发布的2020年“十大预言”第九条,即今年美股见顶回落,原因是在经过十年的牛市之后,美股的三大股指估值都处于历史的高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加大,加上美联储降息的空间不大,而特朗普减税的效应也边际递减等。
美股大跌对于全球资本市场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A股的影响是短暂的,短期之内A股可能会跟随美股下跌,但中长期来看,A股震荡上行趋势不变。国内疫情控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出现趋势性下降,预计3月份应该有机会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这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美股见顶从中长期来看,是有利于A股回升的,因为外资会从美股获利了结,来寻找新的机会,而A股和港股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
近期,相比外围市场的大幅震荡、调整幅度较大,A股市场的抗跌性相对较强,市场情绪较为稳定,一方面是由于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的低点,而投资者入场的意愿比较强烈,连续7个交易日两市日成交量超过1万亿,其中2月25日沪深两市成交额更是高达1.42万亿,为2015年7月以来的新高,甚至有些交易软件因为交易过于火爆而崩溃10分钟,可以说投资者入场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这也验证了我之前的观点,即居民财富大转移的方向就是从理财产品、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因此股市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A股市场在春节开市交易之后,已经充分的消化了疫情对于经济面的影响,而现在疫情控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控制住疫情,时间越来越近,随着企业的复工以及商场等陆续开业,我们的经济会出现快速回升,之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也将集中爆发,这些都会为A股市场的强势走势带来驱动力。
从流动性来看,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释放流动性,包括逆回购、MLF、贷款投放等方式,这一方面缓解了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这些行业,帮助比较大,同时宽松的流动性以及利好的政策,都会对A股市场的强势走势带来影响,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对于股市的影响也是短暂的,A股市场长牛慢牛的节奏被疫情打乱,但是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也不会改变,因此,未来十年的机会依然在资本市场。
中金:美股短期市场波动可能继续维持,但对中国无须过度担心
中金分析师对此分析称,隔夜美股在前几日连续回调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回调,标普500指数下挫4.42%,相比前期高点累计已经下跌约12%左右。市场关注隔夜美股表现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在昨天发布《配置“纯内需”应对海外疫情升级》的主题报告。综合目前情况我们快评如下:
(1)️️多重因素导致美股下跌。美股近期下跌的直接诱因是投资者对海外疫情升级的担心,但其快速下跌背后的原因是综合的,除了海外新冠疫情目前正在快速升级之外:1)ETF类被动产品的发展及衍生品头寸失衡引致市场大幅波动:近年ETF基金在美国也快速发展,同时各类对冲及套利的衍生品头寸也累计且相对不平衡,融资交易相比历史区间也较为活跃,这些工具的过渡使用都是起到“助涨杀跌”的放大波动作用;2)中金策略海外组前期提示美股估值已经不低,标普500在调整之前的前向12个月市盈率达到约19倍左右;3)美国国内民主党总统竞选候选人选情方面,具有偏极端政策倾向的Sanders获胜的概率大幅提升,也引发了市场担心,等等。在快速调整之后,目前美股短期有超卖迹象,估值也在逐步合理化,短线可能会有反弹,但后续能否迅速平稳回升,还需要再观察包括上述综合因素的进展。
(2)️️如何影响中国?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也会加大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传染的担心。我们综合如下因素,认为短期市场波动可能继续维持,但积极应对之下,对中国无须过度担心:(1)中国疫情控制及应对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与海外处于不同阶段,海外疫情升级的情况相当于中国一个月前的情况;2)中国内部应对疫情及其他冲击的政策空间可能还有,无论是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方面的空间及灵活程度均明显好于海外;3)中国目前市场,无论A股港股蓝筹股估值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同时市场融资余额虽有所上升,但较为温和,可能会提供一定的缓冲;4)中国中长线成长的韧性和空间均均较大,产业升级及消费升级的潜力依然较大。
(3)️️期波动可能会维持,阶段性关注“纯内需”板块,中期新经济依然是主线。我们在昨天的报告《配置“纯内需”应对海外疫情升级》中提示过海外疫情升级加大海外市场波动的风险。中国在疫情控制上可能走在不同国家的前列,中国的重心已经从此前疫情防控到疫情防控与复工并重,而海外疫情在某些地区的演进可能相当于中国一个月以前的情形,且控制效果还尚待观察;同时A股及港股占主体的蓝筹股估值不高;中国政策应对的空间依然具备,在基本情形之下(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海外疫情不大范围扩散),市场在短期波动消化这些新的不利因素后继续关注多方面情况进展。结构上,短期波动中“纯内需”的板块可能会受到阶段性关注,中期来看中国新老分化的趋势还在继续,新经济依然是主线,科技、新能源车产业链、先进制造、消费及医药等仍是中线关注的重点。